常用命令

ls //列出文件列表,后面可以跟路径

ls -al //显示全部文件,包括隐藏的,同时包括详细信息属性、权限等

ll -h //显示人类能看到的形式显示文件列表权限、大小、时间等 与上一个类似

df -h //查看每个分区的使用情况

du -sh //计算当前文件夹的总磁盘占用量, -s选项表示计算总和, -h选项表示以恰当的K/M/G单位展示

top //查看进程、内存、CPU 【top -d -3】 #设置信息更新时间,表示更新周期为3秒  与ps aux类似

ps  //显示当前运营进程

date //显示系统日期 

sh 脚本.sh //执行脚本

bash 脚本.sh //执行脚本

reboot //重启

inconfig/ip //查看喝配置网络接口信息

uname -a  //显示系统信息

who/w //显示当前登录用户信息

history //显示历史命令

文件与目录操作

pwd //显示目前所在哪个目录

cd  /XXX/XXX  //切换工作目录

mkdir 目录名 //新建目录 可以是绝对路径等

rmdir 目录名 //删除“空”目录

rm -r 目录名 or 文件名 //指定删除指定目录下所有内容,不过用的时候注意是否有重要内容

rm -rfv 目录名 //强制删除目录及其内容,并显示删除过程,不需要输入y

cp 源文件 目标文件 //将源文件复制到目标文件,如果要将所有属性都复制过来,要用 cp -a 源 新

mv 源文件 目标文件 //可以移动某文件,同时也可以作为修改文件名使用,一样的方法不冲突

touch 文件名 // 新建文件

文件与目录权限配置

chown user filename/dirname //修改文件拥有者 chown -R 连同目录下子目录与子文件一起修改

chgrp users filename/dirname //修改文件用户组 chgrp -R 连同目录下子目录与子文件一起修改

chmod 777 filename/dirname //修改文件权限 chmod -R 连同目录下子目录与子文件一起修改.777只是例子

执行 ll 显示如下:

-rw-r--r-- 1 root root 1024 Sep 22 2020 install.sh

类型拥有者权限(u)同用户组用户权限(g)其他用户权限(o)链接数拥有者所属用户组文件大小
-rwxr-xr--1rootroot1024

有两种方法更改文件或目录权限

一、数字法

r:4 w:2 x:1

如:-rwxr-xr-- 则权限为:754 ,如果想修改为-rwxrwxrwx 则是:777(每三个一组数字相加)

语法:chmod 777 文件或目录

二、符号类

权限拥有者:u 用户组用户:g 其他用户:o 全部:a

+:增加权限 -:移除权限 =:设置权限

如:

chmod u=rwx,go=rx demo //拥有者增加rwx 用户组与其他增加rx

chmod a+x demo //所有都增加执行权限

下载与安装

wget 下载地址 //下载内容到当前目录  -c 断点下载

yum install 包名 //安装软件 yum -y install 包名,默认选yes 自己执行安装完毕。下载的目录在/var/cache/yum/    中途 y为安装 d为保存  n退出

yum list *ttp* //列出所有包含ttp字符的软件包,对不记得名称的,用通配符 * 很方便,显示出
        //installed packages 为已经安装的包
        //Available packages 可用的安装包

yum search http //查询软件源所有包含http的软件包,从软件名、简介等地方检索。

yum list installed //列出已经安装的软件包名称

yum remove 软件包 //卸载程序包httpd(被依赖的包也会被卸载),包名不是指完整文件名,知道软件名称就好

yum reinstall 软件包 // 重装此次软件

yum info 软件包 //查看包信息

yum list updates   //查看可更新的包

yum update 软件包   //更新httpd软件

yum repolist   //查看当前使用的yum仓库

yum repolist all   //查看所有仓库

yum仓库修改

yum clean all //清除所有仓库缓存

用户操作

useradd 用户名 //新增用户

passwd 用户名 //为用户 设置密码

userdel -r 用户名 //删除指定用户, -r会删除的比较彻底,比如:var/spool/mail/用户名 home/用户名都会删掉

su - //由其他用户切换至root用户,这个中横线不能少,不能环境变量等不会修改

su -l 用户名 //切换至想登陆的账户 按ctrl+D 能退出当前账户

env | grep '账户名' //查询用户的环境变量,一般切换至root后,查询刚退出的账号,是否改变了当前环境变量

id 用户名 //查询用户UID/GID  如果后面不跟用户名,则是查自己
类型目录
用户账户/密码相关参数/etc/passwd、/etc/shadow
用户组相关参数/etc/group、/etc/gshadow
用户个人文件数据库/home/username、/var/spool/mail/username

挂载需要用的命令

win98以前用的文件系统是 FAT,win2000以后用的是NTFS文件系统,而Linux使用的是ext文件系统,也通常是我们所说的硬盘属性,差不多吧,

df -h //以人类能看到的方式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

lsblk //列出系统上的所有磁盘列表

lsblk -f //列出文件系统与设备的UUID数据

blkid //直接找出设备的UUID,同时也能看到磁盘类型 TYPE

mkfs.ext4 /dev/vda5 //如果磁盘属性,不是ext、xfs,那我们需要进行格式化,这里采用的是格式化为ext4,后面/dev/vda5 为查得的磁盘名

挂载前,可以先用df -h 查看磁盘或是挂载点,再用blkid查询磁盘详细信息

挂载前,先创建挂载点,也就是创建一个目录 用 mkdir
mount UUID="aaaa-bbbb-cccc-dddd" /data/150g //磁盘挂载 后面跟UUID 再后面就是挂载目录,必须要新建空目录,不能挂载在已经有的数据目录,得提前新建好(mkdir /data/150g 新建目录)
mount /dev/sdb1/  /挂载的路径 

umount /挂载的路径  // 例如:umount /data/150g

df /data/150g //查询是否挂载成功

设置开机自动挂载,这里采用最简单的一种方式
先用 df -h查询需要设置的自动挂载,然后截屏(不然进入vi命令看不到了)
vi /etc/rc.local  //打开进入编辑模式
mount /dev/vdb1 /data/100g  //在文件末尾追加需要挂载的硬盘
chmod +x /etc/rc.d/rc.local  //退出编辑,并给文件赋权限
然后就可以重启试试了,再用df -h查查是否成功

最后修改:2024 年 06 月 11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